上週六用 Gather 辦了研究所實驗室校友聚會,效果出奇地好,創造了一種跨界輕鬆交流的氣氛,最後 75 人一起角色大合照也是荒謬中帶點好笑,非常有趣。
這場聚餐去年底的時候就決定好,要揪百人回來一起祝福老師退休,結果五月疫情升二級時決定延期。後來想了想或許還是可以辦一下線上版。
一開始想著 Zoom + Miro,沒多久發現這樣實在太嚴肅了。
剛好那陣子朋友間在流行用 Gather ,試了一下就迷上。非常喜歡它的鏡頭跟麥克風開啟方式是模擬人的社交距離而自動決定開啟或關閉。
什麼意思?
就是當角色彼此靠近的時候,鏡頭跟麥克風會自動打開,走遠又自動關閉。於是可以造成很自然的亂聊對話效果,要加入、要離開,一點都不尷尬。加上有一個虛擬空間跟地圖,讓人心理上也能適切的定位好彼此之間的關係與距離。比起正式的視訊會議、嚴肅的議程、強制的分組,用 Gather 達成了我們希望的產生的自然交流與深度連結。
由於畢業生跨度超過 20 年,除了上下屆有熟之外,其他學生共同的連結點只有實驗室跟老師。所以我們做了這些準備:
活動時間
1. 開場白:5 分鐘介紹環境、老師簡短打招呼。
2. Check in:15 分鐘,安排三回合隨機交流。每回合根據不同條件找新的組合回答問題。(例如造型一樣的、屆數不同的湊成一組),讓跨界有機會認識之外,也可以藉此讓還不熟悉操作的人可以熟練一下。
3. 小組分享:25分鐘,最後一輪組成的小組,每組分享一件跟實驗室有關的趣事。 讓大家小組聊天時,每個人能講到話,大組分享時,又能聽到不同屆對實驗室的回憶。
4. 老師致詞:25分鐘,兩位老師分享感言。不論畢業多久,在老師面前總是又回到當時年輕熱血的樣子。聽到謝老師分享了37年的教學心路歷程、從零打造資工系、像捏出自己的小Baby一樣,言談之中關心在校生的學習、擔心畢業生的出路、叮囑大家的健康和人生。也第一次聽到鄭老師是謝老師第一屆學生、對他們同學影響深遠、如何延續老師的理念打造好的實驗室(真的很少談)。很感動。
5. 開放空間:50分鐘,同屆可以交換近況亂喇賽(還有直接螢幕分享照片出來笑笑的)、跨界可以認識彼此(例如畢業20年的學長找在校新鮮的肝)、老師們一下被圍著開講、一下子自由到每個小團體串場打招呼。
場地設計
我們也特別找了合適產生很多不同小團體交流的Template,中間有講台,旁邊有很多小沙發區、設計了求職相談區。 一起佈置的學弟妹放了各種有趣的小道具(冰淇淋車、泰迪熊、布條、花束)、埋了很多彩蛋,讓人覺得有趣。
還有先放好了 Miro 讓大家可以留下不同資訊(簽到表、祝福留言、徵才、求職訊息等)
行前通知
事前就先公佈 Gather 跟 Miro 的位置讓大家上去找彩蛋跟留言。也錄了影片提早讓大家熟悉操作,並請大家進來的時候要加上屆數方便交流。
最後,
很開心看到 Open Space 的四個原則在這次聚會中發生:
- 來的人就是對的人(Whoever comes is the right people.)
- 任何發生的事就是當下該發生的(Whatever happen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ppen.)
- 無論何時開始都是對的時間(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 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When it’s over, it’s over.)
或許早一點知道 Gather,之前的 Coaching Retreat 就會用這來辦呢。
非常開心跟以前的好同學還有年輕學弟妹們的肝一起促成這場交流,也期待可以實體見面的那一天。祝福謝老師退休快樂,鄭老師身體健康,實驗室繼續作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