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參加了 Ivan Huang 舉辦的 深夜裡的系統思考小書房,第24夜「運用系統思考重新理解團隊士氣」。
當初一開始聽到這個題目,就已經很有興趣。
因為很常聽到同事或是主管在說「最近團隊士氣不好,氣氛很低迷,我們是不是該來辦一些活動?吃吃飯、Team Building 一下」,但做了之後卻只有短期有效,而且似乎也沒有真正改善問題或是正面回饋到工作表現上。
所以很想知道Ivan會從哪個角度切入來看,這個題目可以怎麼展開?
而這次分享的內容主題相當聚焦,將抽象的「士氣」概念,具體地從定義、運作方式展開討論,從而思考找出可能的下手處。如果對於系統思考熟悉的話,也能重溫這樣的解題思路。
也讓我延伸思考了很多團隊現況,收穫豐富,所以徵求 Ivan 的同意後,整理筆記並公開。
在進入主題之前,請先思考:
講到士氣,你想到什麼?
講到要提升士氣,你想到哪些做法?
Ivan 提到一個觀察呼應了我參加前的想法。當在他與不同企業互動時,很多主管提到士氣不好時,第一反應是要嘛加薪、要嘛辦下午茶。但如果都做了這些效果還是有限呢?或者是加薪、升職不是你所在的職位能掌控的時候,還有什麼做法呢?
所以這次分享就依序由這些主題談起,將模糊不清的概念展開變成可下手的內容:
- 什麼是士氣?
- 幫助理解士氣的框架
- 團隊士氣系統圖
士氣 (Morale) 是什麼?


Ivan提出的定義:
狹義:士氣 Morale 是『一群人有多願意一起往前走的心理狀態』。
士氣不是某一個行動,而是某種「傾向」、「動能」、「意願」。

而一群人有多願意一起往前走,可能會受到心裡的感受而影響,例如:信心感、安全感、成就感等等。例如,越覺得晉升機會是公平的或是工作上越有成就感,可能會越願意繼續一起往前走。
除了上述狹義的士氣定義之外,他也進一步拓展了士氣的定義:
廣義:一群人有多想一起前進的心理動能 + 影響這個心理動能的「感受性因子」
這些「感受性因子」包含了:
- 能力與掌控感(我是否覺得自己能勝任?)
- 歸屬與尊重感(我是否被公平對待與認同?)
- 情緒氛圍與關係溫度(我們是否有良好互動?)
- 意義與價值感(我們的目標是否值得追求?)
把這兩個跟內在有關的合一起看,視為廣義的士氣。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一個團隊對「往前走」的意願與能量。

幫助理解士氣的框架
承接著上述的定義來看,繼續擴展開來討論。
為什麼我們想談士氣?因為士氣會造成影響,例如運作效率、成員流失程度等

外在因素也會影響士氣。(外在,相對於內在、心理因素以外的都被歸類在此)
最後,「外在因素」是透過影響「感受」,進而影響最終的「心理狀態」,最後產生。

透過這樣的框架,當和不同人對話時,就可以比較快速判斷所謂的士氣講的是哪一塊。並且透過了解內涵,也更有機會找到更多能提升士氣的下手處。例如,主管請吃下午茶(外在因素)→ 可能是想提升情緒氛圍與關係,也可能是歸屬感。(感受會因人而異)。因此,可以跟著思考看到這樣的定義與框架,你有哪些提升士氣的靈感呢?

團隊士氣系統圖
談完理解士氣的框架後,接著透過「團隊士氣系統圖」來看當中的運作方式。
如同上面已經提到的,有兩個主要關注的項目:
- 有哪些外在因素會影響士氣?(input)
- 士氣的高低會造成什麼影響?(output)
下面依序談起。
有哪些外在因素會影響士氣?
- 薪資待遇與晉升機會
- 工作表現
- 團隊能力
- 成員流失

將外在因素畫成因果關係會變成下圖:
實線:正面的因果關係,例如 (因) 團隊能力越好 → (果) 工作表現越好
虛線:負向的因果關係,例如 (因) 成員流失越多 → (果) 團隊士氣越差
- 薪資待遇與晉升機會 → 團隊士氣
- 工作表現
- 直接影響:→ 團隊士氣
- 間接影響:→ 薪資待遇與晉升機會 → 團隊士氣
- 團隊能力
- 直接影響:→ 團隊士氣
- 間接影響:→ 工作表現
- 成員流失
- 直接影響:→ 團隊士氣

士氣的高低會造成什麼影響?
-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

再加入到因果關係中:

展開的環路思考如下:
增強環路 (Reinforcing Loop):
系統思考中的因果循環結構,從自己出發最後又會回到自己身上,具備自我加速或放大效應的循環,在這邊以R表示。

R1:回報越多,士氣越高。
工作表現越好 → 薪資待遇與晉升機會越高 → 團隊士氣越高 →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越好 → 團隊能力越好 → 工作表現越好
R2:越常打勝仗,士氣越高
工作表現越好 → 團隊士氣越高 →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越好 → 團隊能力越好 → 工作表現越好。
R3:能力成長,士氣越高
團隊成立成長 → 團隊士氣越高 →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越好 → 團隊能力越好 → 工作表現越好。
R4:運作越順,士氣越高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越好 → 團隊士氣越高 →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越好
R5:恐慌性逃亡
團隊士氣越差 → 成員流失越嚴重 → 團隊士氣越差
R6:成員流失 團隊運作惡化
成員流失越嚴重 → 團隊運作品質與效率越差 → 團隊士氣越差 → 成員流失越嚴重
上述的系統圖將彼此之間的影響關係展開。
展開這樣的思路,對於提升團隊士氣能有什麼幫助呢?
透過這個一般性模型,展開得越細,就越有機會從不同的可能性去各個擊破。例如,越常打勝仗士氣越高,或許就可以思考如何重新定義勝仗的標準,幫助團隊盡可能頻繁達到更多的小成功。
並且了解目前做的方式為什麼只能獲得短暫的成效。例如請吃下午茶、舉辦團建,可能只是直接影響團隊士氣的其中一種方法,卻沒有關注到其他的更多的外在因素,所以常常只有短暫成效。
當然,也可以再增減變成自己團隊的現況,用同樣的方式去橫量。
我會怎麼使用?
知道了這個框架之後,我會重新思考當在和團隊主管討論目前團隊的「士氣」時,我們就在談的其實是哪一塊?是外在因素?是感受性的?是造成的影響?
而在覺得自己無法解決組織議題時(例如加薪、升職)之外,找到還可以運作的空間。例如,了解到薪資帶與晉升機會的重要性,雖然無法在,但知道會影響心理感受,就盡可能更公平。
當然如上所述,這只是一般性的通用模型,所以還會再根據團隊的現況,再增補實際的運作情境跟結構。
也讓我反思,我最擅長的是透過流程改善來提升團隊流程與效率,但為什麼有時候會碰壁或仍然是沒有找到下手處,有可能是因為團隊現在的信任與安全感還不足夠,還沒有辦法進行雙環學習的深入思考與改善。
我還想在探索的延伸思考有,如何持續加強既有正向環路,例如透過Scrum、Kanban的回饋與數據展現了解團隊現況。如何去補足不足的環路,例如工作表現或許可以再展開討論可控與不可控的環境影響因素,哪些可以把握,哪些可以先維持就好。
氣氛好不等於士氣高
最後,過程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問與答,加強了我對士氣這個概念的理解。
提問:團隊氣氛好、向心力很夠,但運作效率不佳,會說士氣好嗎?
回答:不會,回到定義來看,士氣是一起人有多願意一起往前走的心理狀態。
當中有兩個關鍵字:「一起」、「往前走」,
「一起」:向心力,只是關係很好、感情很好,頂多只能說是很有歸屬感
「往前走」:可再拆分成動作、意願、目標等。
- 動作:運作品質與效率
- 意願:團隊士氣
- 目標、方向感、走去哪:意義感
所以,僅僅只是向心力好,不足以說是士氣高。
所以如同開頭所說,當把概念的定義與運作方式具體展開之後,就有機會能夠從抽象摸不著邊的一坨感覺,找到能夠可操作可改善的具體下手施力點!
除了吃飯、團建之外,是不是多了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