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球遊戲(Ball Point Game)是我很喜歡的敏捷培訓遊戲之一,除了拋球本身很好玩之外,規則也簡單易懂,透過身體力行五個迭代以及會後討論引導,能讓參加者了解敏捷精神,從而自行體會什麼是「持續改善」。
遊戲介紹如下:
遊戲目的:了解如何透過迭代持續改善與體會敏捷精神
活動時長:40-60分鐘 (含講解規則、遊戲、會後討論)
活動準備:
- 網球或塑膠球20-30個
- 計時器
- 白板或簡報架提供紀錄成績與改善要點
- 20-50人
活動提醒:
- 拋球遊戲會需要身體反覆進行拋球運動,遊戲前請提醒參加者暖身,身體不適者請注意自身狀況可隨時退出。
遊戲規則:
- 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團隊
- 球必須要有空中停留的時間(air-time)
- 球不可以直接傳給你的左右鄰居
- 開始的人 = 結束的人 (代表球要回到開始的人)
- 掉球不算分,要重來。
- Iteration = 2 min
- 總共玩 5 iterations
紀錄表格:
流程:
- 介紹規則並示範拋球
- 開始遊戲,共五回合。
- 每回合開始前一分鐘討論作法與預估分數。
- 兩分鐘玩遊戲。
- 一分鐘回顧,並記錄本回合改善要點。
- 最後一回合可為挑戰回合,激勵團隊打破記錄。
- 遊戲結束,討論遊戲內容與學習要點。
心得:
我是這樣玩的:遊戲前簡短介紹規則、實際示範拋球,並邀請在場的人一同參加遊戲,接著開始玩五個迭代。遊戲結束後,請大家回頭思考剛剛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觀察到什麼?我們的成效如何?什麼事情改變了?
過程中每個迭代又分為三部分,
- 一分鐘的討論、計畫、預估
- 二分鐘玩遊戲
- 一分鐘回顧、紀錄改善要點
舉我最近一次帶這個遊戲為例,成績如下:
先從結果來講,通常到最後第五回合挑戰關的時候,紀錄都會大幅成長,此時參加者也會非常意外他們竟然成績提升了這麼多。於是這時候再開始請大家分享在遊戲中他們的觀察、感受、行動,我適時補充相對應的敏捷精神。
可以提供討論的點有:
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 Development/Inspect and Adapt
我們可以用十分鐘的時間,全部在討論完美做法或爭執不休。或是五個兩分鐘每次快速驗證假設,從錯誤中學習(Fail Fast)。利用時間盒(Timeboxing)的限制能迫使大家每個迭代停下來討論、執行、查核、行動(PDCA),思考如何根據前一次學到的經驗持續改善、達成目標。
Self-Organized team 自組織團隊(自我管理)
遊戲過程中,Facilitator只負責講解與確認規則,並給予目標、引導討論,自組織團隊自己決定怎麼做、如何改善、怎麼調整隊形。隨著遊戲回合的進行,從一開始每個人都只是負責自己位置的傳接球,變成姿勢調整配合對方去接球,找出覺得最快速有效、不浪費時間的接球方式。從自己的問題,變成解決同一個問題(swarm)。
Information Radiator
遊戲一開始並沒有說明要如何計數,常常大家都忙著自己傳接球,最後發現根本就不知道傳到哪了,於是通常Team都會發展出自己的計數方式。其中,最常被說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喊出來」,除了讓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目前球數、同步節奏之外,更能提醒大家現在我們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最後在破紀錄時也會士氣大振。
Flow / Bottleneck
從一開始的亂丟,到圈圈,到排成兩排、兩圈,各種不同方式,Flow是越來越順暢、在流動,也看出每個人由關注區域最佳化變成成為同一個系統讓全局最佳化。但同時,再順暢的flow也會有天然的系統限制,有些團隊前三個回合就已經找出認為最佳的方式,所以後來再怎麼樣也無法打破紀錄。如果分數還是停滯不前,如何找出瓶頸,打破限制?
Eliminate waste 消除浪費
這是最明顯改善了成績會大幅提升的點,包含隊型的排列、停留在空中的時間、傳球品質的提升、Bug數(漏接)的減少。
Long-Lived Team
這是一個很大團隊,在每次迭代結束時,不會把原有的人給拆散,長期維持的團隊才會有心力在改善自己的問題。
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熟能生巧
遊戲並沒有新增需求,越到後面階段大家對傳接球也感到越來越熟悉。所以訓練能幫助我們提升成效,反思如果平常總是以賽代訓,沒有足夠的練習/學習時間,又怎麼能夠期待臨陣時能夠發揮最好實力呢?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點。下次一起來玩玩看,試試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吧:)
更多閱讀:
- 補充一篇在北科大上課時學生玩後心得:敏捷式思考訓練
- 2016/08/03,改玩單顆球版:【敏捷遊戲】拋球遊戲:單顆球版
參考資料: